一、噪声来源与标准
电梯运行时噪声主要源自导轨振动、曳引机共鸣及井道空气共振。《住宅设计规范》GB 50096要求:夜间卧室噪声≤40 dB(A)。井道与卧室仅一墙之隔时,必须在井道内侧增设隔音系统,否则交付后投诉率高达35 %。
二、基层处理——“一平一净”
基层平整度
井道内壁混凝土平整度≤4 mm/2 m,超标部位用聚合物砂浆找平。
基层洁净度
高压水枪冲洗后,手摸无浮灰、无油渍;含水率≤8 %。
三、减震垫铺设——“满粘不空鼓”
材料
10 mm厚EPDM闭孔减震垫,密度120 kg/m³,损耗因子≥0.25。
胶粘剂
水性丙烯酸胶,涂布量250 g/m²,滚涂两遍呈“井”字形。
铺设方法
减震垫横向错缝100 mm,接缝处用50 mm宽铝箔胶带压紧,空鼓率≤1 %。
四、隔音棉安装——“双层错缝”
材料
50 mm厚离心玻璃棉毡,容重48 kg/m³,防火等级A级。
固定方式
Φ6×40 mm塑料膨胀钉+50 mm压片,每平方米6个,呈梅花形。
错缝要求
第一层竖向铺贴,第二层横向铺贴,接缝错开≥200 mm,防止声桥。
五、防火板封装——“无缝密封”
材料
9 mm厚硅酸钙板,密度≥1.0 g/cm³,耐火极限≥1 h。
固定
自攻螺钉ST4.2×25 mm,间距200 mm,钉头沉入板面0.5 mm。
密封
板缝填充防火密封胶,胶宽10 mm×深5 mm,外侧再贴50 mm宽玻纤带。
六、节点密封——“三面胶封”
导轨口
导轨与墙体间填充15 mm厚聚氨酯发泡剂,外口打防火胶封闭。
门洞口
门套与墙体间塞防火岩棉,外侧打耐候胶密封,胶宽8 mm×深6 mm。
穿墙孔
电缆、钢丝绳孔用防火泥填实,表面刮平。
七、声学检测——“一测三复”
检测仪器
声级计精度1级,A计权,采样时间30 s。
检测位置
井道侧墙外1 m,高度1.2 m,每两层测一点。
合格标准
昼间≤45 dB(A),夜间≤40 dB(A);超标即返工。
八、成品保护——“三道防线”
自检
隔音系统完成后,用手按压无空鼓、无松动。
封闭
电梯安装前用5 mm厚珍珠棉覆盖,防止磕碰。
移交
电梯调试完成后,联合物业、监理现场复测,签字确认。
九、常见问题与处理
空鼓
原因:胶粘剂漏刷;处理:切开重粘。
声桥
原因:钉子过长;处理:更换短钉,补胶密封。
检测超标
原因:隔音棉厚度不足;处理:加铺一层25 mm棉毡。
十、现场交底一句话
“基层干、减震满、棉双层、板无缝、节点封、检测稳、保护全,一次降噪到位。”班组长每日班前喊话,工人复诵三遍。
十一、总结
通过基层处理、减震垫、隔音棉、防火板、节点密封、声学检测、成品保护七项关键做法,电梯井道隔音系统一次施工即可满足规范要求,后期零返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