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避雷带失效典型案例
近三年国内高层建筑雷击事故中,约18 %因避雷带焊缝锈蚀断裂或接地电阻过高所致。传统做法常因定位偏差、焊接不饱满、漆膜厚度不足、引下线搭接长度不足等细节失控,导致后期返工。本文把避雷带施工全过程量化为可执行的数值,现场照做即可一次成优。
二、材料与机具一次到位
材料
热镀锌圆钢:Φ12 mm,单根长度12 m,锌层厚度≥65 μm;
热镀锌扁钢:-40×4 mm,用于引下线与接地极;
焊条:E43型,Φ3.2 mm,烘干温度350 ℃,保温1 h;
防锈漆:环氧富锌底漆+聚氨酯面漆,干膜厚度≥120 μm;
接地极:热镀锌角钢 L50×5 mm,长度2.5 m。
机具
氧乙炔焊炬、热风枪、接地电阻测试仪(量程0–20 Ω,精度±2 %)、红外测温枪、2 m靠尺、扭矩扳手(量程10–100 N·m)。
三、定位放线——“横平竖直”
基准线
以屋面女儿墙外沿向内100 mm为避雷带中心线,激光仪放线,水平误差≤3 mm。
支架点
直线段间距1 m,转角处增设支架,支架与避雷带同材质,高度150 mm。
弹线标记
红色墨线弹在屋面保护层上,每10 m复核一次,确保避雷带通长顺直。
四、支架焊接——“先点焊后满焊”
支架形式
L50×5 mm角钢,底板120×120×6 mm,与屋面结构层用M10×100 mm膨胀螺栓固定,扭矩60 N·m。
焊接参数
焊条电流90–110 A,先点焊定位,再满焊,焊缝高度6 mm,长度50 mm,焊缝饱满无咬边。
防锈
焊后24 h内刷富锌底漆两遍,面漆一遍,漆膜厚度≥120 μm。
五、避雷带敷设——“整根无接头”
敷设方向
长边方向整根铺设,减少接头;短边方向搭接焊。
搭接长度
圆钢搭接≥直径6倍(≥72 mm),扁钢搭接≥宽度2倍(≥80 mm),双面满焊。
转角半径
转角处煨弯半径≥圆钢直径6倍(≥72 mm),热煨温度800 ℃,自然冷却,无裂纹。
六、热熔焊接——“双面满焊”
焊接工艺
氧乙炔火焰温度3100 ℃,焊丝Φ3 mm铜合金,焊缝高度6 mm,无气孔、无夹渣。
焊缝检查
目视:焊缝连续、鱼鳞纹清晰;
手撕:冷却后用手撕焊缝,撕裂处位于母材为合格;
量测:焊缝余高1–3 mm,宽度8–10 mm。
焊后清理
钢丝刷清除焊渣,防锈漆补涂两遍。
七、引下线与接地极——“垂直到底”
引下线
热镀锌扁钢-40×4 mm,沿外墙暗敷,固定卡间距1 m,搭接长度≥80 mm,三面满焊。
接地极
热镀锌角钢L50×5 mm,长度2.5 m,垂直打入地下,顶端距室外地坪0.8 m,四周填降阻剂25 kg,分层夯实。
连接节点
引下线与接地极双面搭接焊,搭接长度≥100 mm,焊缝高度6 mm。
八、接地电阻测试——“一测三复”
测试条件
接地极回填7 d后进行,土壤干燥时测试。
测试方法
接地电阻测试仪ZC-8,辅助极距20 m,电流极距40 m,测三次取平均值。
合格标准
初测≤6 Ω,终测≤4 Ω;超标时增打接地极或换用降阻剂复测。
九、成品保护与验收
成品保护
避雷带焊接完成后,屋面后续作业前铺设木跳板,防止踩踏变形。
资料归档
焊接记录、接地电阻测试报告、防腐漆膜厚度检测报告三方签字,保存5年。
十、常见问题及处理
焊缝锈蚀
原因:防腐不到位;处理:打磨除锈,重新防腐。
接地电阻偏高
原因:土壤电阻率高;处理:增打接地极或采用电解离子接地极。
焊接咬边
原因:电流过大;处理:补焊并打磨平顺。
十一、现场交底一句话
“定位准、焊透缝、漆膜厚、接地深、电阻4欧,一步不差。”班组长每日班前喊话,工人齐声复诵。
十二、结语
通过定位、支架、敷设、焊接、引下、接地、测试七项关键做法,高层住宅屋面避雷带一次焊接成型,防雷接地一次验收通过,终身免维护。